通讯员 叶萌 梅成波 文/摄
日前,6名台州市民来淡溪镇踏青时,因缺少户外经验,迷路被困悬崖长达6小时。所幸,乐清市龙之野救援服务中心接警后展开救援,并利用索降技术“一对一”将他们从60米高的悬崖上平安带下来。
救援队员“一对一”搀扶被困人员将他们平安带下山。
“以后如果出去踏青,一定先做好攻略,选择适合自己的线路,带齐装备,最好有专业人士带路……”获救后,被困人员小蔡想起此次历险仍心有余悸。当天10时许,他们一行(五女一男)抵达淡溪的龙门峡,这是一个尚未开发的原生态峡谷,怪石遍布,山势陡峭。一般自驾来的“初驴”,一看该路线如此险峻,就会打道回府。但小蔡一行人都是二十多岁的年轻人,他们有股不服输的劲头,互相搀扶,硬着头皮继续往上攀爬。谁料沿途山势越发险峻,一些位置几乎在竖直的悬壁上,或横穿,或上攀。
这时他们想到利用登山绳。小蔡说,由于他们没学过如何使用登山绳,甚至绳子怎么打结也不会,导致一朋友在攀爬过程中绳结突然松开了,从高处掉下来,所幸被一棵大树卡住。受此惊吓,大家决定原路返回。但令他们想不到的是该路线上山不易,下山更难。他们先按“驴友”们沿路挂的各色丝带标记,一步一步往下山方向走,没想到走着走着就没有路了。当天14时30分许,他们走到一个悬崖边,悬崖下垂直距离目测有六七十米,悬崖周边都是岩壁,大家意识到无法靠自己下去了,于是报警求助。
当天15时15分,乐清市龙之野救援服务中心大队长叶永清接到淡溪派出所打来的协助救援电话。救援队员初步判断这行人被困点可能是“仙姑岩”。于是,“龙之野”第一梯队7名队员迅速奔赴“仙姑岩”,然而搜索无果。
于是,叶永清又通过电话指导被困者利用手机上的指南针APP,获取他们被困位置的坐标,这才发现小蔡一行被困的地点实际是“老毛峰”,而“老毛峰”与“仙姑岩”隔了两道山梁。因救援队员曾在“老毛峰”周训过,大家深知此次救援难度很大。于是叶永清一边指挥第一梯队的救援队员赶紧赶往“老毛峰”,同时又指挥第二梯队的救援队员迅速赶来增援。
当天17时20分,第一梯队的救援队员抵达“老毛峰”,第二梯队的救援队员和淡溪派出所民警一起在“老毛峰”悬崖下等待。队员瞿康祥来到被困人员所处的岩缝,探身望向脚下断崖,倒吸一口冷气,这6人被困的岩台距地面垂直落差超60米,周边全是直立的岩石,岩缝间是看不到底的深渊,而被困人员仅携带一根10米长的登山绳,且6人都不会利用登山绳索降。
当天18时许,雨越下越大,天黑后,气温不断下降,被困人员个个又冷又饿,他们都没有带食物、头灯和保暖衣服。第一梯队的救援队员找到他们后,给他们带来了食物和水。救援队员决定采用“分段提吊”绳索救援技术,借助岩钉与树干构建保护站,在第三个垂直断崖处,用身体为被困者撑起“人肉护栏”。
“抓紧我腰带!”龙之野队员首先将被困人员小吴挂在自己胸前,第二梯队的救援队员在悬崖下拉绳索,他们互相配合,利用索降技术,一寸寸将悬崖上面的队员和被困人员一同降下。由于雨后山里一片漆黑,下山的道路也越发泥泞,由于小蔡一行都没有头灯,队员们“一对一”搀着被困人员一步一步挪下山。担心他们失温,队员们还将自己带来的御寒服披在他们身上。当天20时30分,救援队员将小蔡一行6人全部平安带下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