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 视频 问效 手机报   微博
  您当前的位置 : 温州网  >  乐清网
医生支招破解“好眠密码”
2025年03月31日 13:56:44 手机看新闻  
 

  乐清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郑露露

  凌晨2时,34岁的苏西(化名)第6次按下手机锁屏键,白噪音APP里的雨声已循环播放3小时,他起身将窗帘再次拉得更紧,从床头柜上的药盒里,摸出一颗褪黑素吞下,然后继续躺回床上,等待睡意来光顾。“这种‘清醒的困倦’已经持续2年了。”苏西揉着发红的眼睛说,平时工作压力大,经常在写代码与会议间连轴转,睡前刷手机成了仅有的放松时刻,直到体检报告提示“轻度焦虑”和“窦性心律不齐”。

  如今,像苏西这样有睡眠困扰的人越来越多,无数人在辗转反侧中等待黎明。日前刚刚发布的《2025年中国睡眠健康调查报告》显示,中国近半数(48.5%)成年人存在睡眠困扰,女性比例高于男性,且困扰率随年龄增长逐渐攀升。睡眠困扰者具体表现为夜间如厕频繁、日间精力不足、易醒早醒及入睡困难等问题。其中,“60前”及“60后”群体多受夜间易醒、如厕问题困扰,而“90后”“00后”年轻人则因睡眠不足导致精力下降和困倦感突出。

  记者从乐清市人民医院心理科了解到,随着时代发展,睡眠障碍不再是专属于老年人的问题,近些年因睡不好到医院就诊的患者明显年轻化,青少年和年轻人占比非常高。数据显示,我国睡眠障碍患者中,青少年睡眠障碍发生率已高达26%。

  医生介绍,当前中青年成了失眠主要人群,职场人士常因工作压力和工作时间长导致无法正常入睡、入睡时间长等,还有很多人存在“睡眠拖延”问题,到点了也不肯睡觉。此外,青少年儿童由于正处于成长发育期,因过度的学业压力和无法排解的人际关系矛盾等问题,引发了睡眠障碍、心理问题等。睡眠障碍严重影响孩子健康成长,睡眠质量差会导致孩子的体质下降、精力不足,影响认知发育与记忆力,甚至可能引发厌学或抑郁情绪等心理问题。

  但大家也大可不必把失眠当成一件值得焦虑的事,谁都有失眠的经历,不要因为一两次失眠就惴惴不安,惊慌失措。很多人的失眠是非病性的心理生理障碍,越是担心、害怕失眠,越容易失眠,如果失眠后不能正确对待,反而越发担心、害怕,就会陷入失眠的恶性循环。失眠的时候不要把它当成什么大不了的事情,睡不着就睡不着,正好可以利用这个时间做一些事情,哪怕只是通宵看电影、电视。精神越放松,对睡眠越有好处。

  适当注意饮食与睡眠的相关性,晚餐少吃燥性食品,如肉、蛋等高蛋白食物,饮水不宜多,晚餐、夜餐不宜过饱。睡前少吃有兴奋作用的饮食和保健品,如烟、酒、咖啡、浓茶及红参等补品。白天可增强适当的运动,睡前可听一些曲调婉转、节奏舒缓的音乐,做深呼吸,让大脑尽快平静下来。

  “失眠症是有明确定义的,比如说一个月之内每个星期有三到五天的入睡困难,困难是指卧床之后超过半小时睡不着,或者是有早醒,而且容易多梦,整个过程达到一个月以上,我们就能诊断为失眠症。”医生介绍,若睡眠问题持续得不到改善,建议市民可到医院就诊,寻求医生专业的帮助。

  部分市民喜欢自行购买一些助眠药,但药物不能乱吃。有的安眠药治疗失眠的效果虽然好,但服用过量或长期服用都可形成药物依赖;有些药物维持安睡状态的时间短,仅2-4小时就会自动醒来,醒后再次入睡比较困难,对解决根本问题并没有多大的作用;还有一些保健品,如褪黑素,中老年人由于年龄的增长,松果体逐渐萎缩直至钙化,分泌的褪黑素减少,吃褪黑素对中老年人有作用,但年轻人吃却未必有用。医生建议,使用助眠药物,还是需要到医院就诊,具体情况具体分析,遵循医生的指导服用。

  链接

  几点入睡最合适?

  适宜的睡眠时长是健康睡眠的基础。不同年龄段人群对睡眠时长的需求不同,且存在个体差异。一般来说——

  学龄前儿童10—13小时;

  中小学生8—10小时;

  成年人7—8小时;

  老年人6—7小时。

  规律的入睡时间是健康睡眠的保障。

  成年人推荐晚上10—11点入睡,早晨6—7点起床;

  老年人推荐晚上10—11点入睡,早晨5—6点起床。

  如何拥有高质量睡眠?

  睡眠是一个复杂的生理过程,需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适宜的睡眠环境来支持。

  卧室环境应安静舒适,根据个人的习惯保持适宜的光线强度,室内温度在20℃—24℃、空气湿度在40%—60%为宜,经常开窗通风。

  床垫宜相对坚实,不要过度松软塌陷,枕头高矮适中,被褥清洁干燥。

  运用正念、放松训练、认知调整等心理疏导技巧,睡前洗澡泡脚等,都有助于睡眠。

  避免熬夜、睡前饮酒喝茶,晚餐不宜过饱过晚,睡前尽量不要刷手机。

来源:乐清日报  编辑:王欣怡
相关阅读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中国乐清网”或者“闲淡论坛”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中国乐清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您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即与中国乐清网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 电话:0577-61528110 传真:0577-61523131 标注“转新媒体部”。
 热点排行
·独家视频丨习近平:中孟两国人民友好交往源...
·大国外交最前线丨国际工商界代表齐聚北京 释...
·习近平会见国际工商界代表时的讲话(全文)
·近看外交|习近平主席亲切会见后,国际工商...
·微视频|“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
·一见·通过这场会见,读懂中国何以被视为“确...
·时政现场说丨迈出“投资中国”新步伐 书写互...
·大国外交最前线丨国际工商界看中国:开放政...
 汽车·生活
·与哈弗F5邂逅苍山洱海,专为约定90后而来
·哈弗F5 因你未上市,就别怪我先做个始于颜值...
·楠溪江畔共赏比亚迪“DI新引力”
 健康·教育
 
网站介绍 | 广告服务 | 网站律师 | 诚聘英才 | 联系方式 | 网站工作人员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2-2010 中国乐清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乐清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新闻热线:0577-61523012
备案号:浙ICP备05000063号 广告部:0577-61600906 技术故障:0577-61523012